活动预告丨王智涵×赵松×林子人×王玥:诺奖作家的女性经验史诗: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分享会
“角色们进行着讨论,他们构建着理论、宣扬着教条、贴着标签、归类着一切,有时他们的声音还极具普遍性以及代表性,你随便给他们安个名字都能够成立,例如:道德剧老爹、一本正经先生、我浪故我自由先生、我要爱情和幸福小姐、我必须做一样会一样太太、好女人都到哪里去了先生、人生就是什么都要经历小姐、我革命故我在先生、我们只要解决这个小问题然后大概就会忘了我们不敢直面大问题夫妇……”
这是译林出版社最近推出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传奇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金色笔记》新版作者序开头的一段话。
这部全景式、群像式描绘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会风貌的巨著,与此前改版的《野草在歌唱》《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等七部小说,以及随笔《特别的猫》、文论《时光噬痕》十部作品组成“莱辛作品”套系,点亮了这位世界级英国女作家的文学星座图。
《金色笔记》可说是一份女性视角下的时代观察手记。梁文道称:“《金色笔记》讲的就是现代人自我的命运。”小说原著首次出版于1962年,曾被评论家和媒体奉为“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杰作”“女性解放运动启蒙书”,但莱辛本人并不接受。“文体大爆炸”式的写作手法,和对两性矛盾的透辟观察,让这部作品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不仅不过时,甚至令人感到书中的人和事似曾相识。
多丽丝·莱辛生于伊朗,长于非洲津巴布韦,三十岁回到英国开启作家生涯,因此有“植根亚非欧的文学精灵”之称,她一生写下五十余部小说,曾获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几十项大奖。她在不同文明碰撞的前沿亲历大时代、大事件,拥有多数写作者无法企及的丰富阅历。
2007年,88岁的多丽丝·莱辛终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该奖项史上最年长的女性获奖者,诺奖评委会称赞她“改变了我们审视这个世界的方式”,“以怀疑、激情和远见审视了一个分裂的文明。”
多丽丝·莱辛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写作,不仅为20世纪西方社会的思想风貌留下了生动透辟的描摹;还以开创性的手法,将心理分析、哲学思考、社会批判融入作品,探讨性别、种族和文化冲突等核心议题。正如莱辛的英国出版方哈珀·柯林斯的编辑所说:“多丽丝·莱辛的一生是一份给世界文学的礼物。”
新版《金色笔记》由具备英国政治学背景的青年学者王智涵担任翻译,是中文世界时隔二十多年来,对这部结构精密复杂的大部头的崭新诠释;为经典的重读、细读提供了新的契机。
2024年11月17日(周日),恰逢多丽丝·莱辛逝世11周年纪念日,我们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举办 “诺奖作家的女性经验史诗: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分享会” 活动,邀请作家、评论家赵松,新版《金色笔记》译者、青年学者王智涵,文化记者林子人和本书责编王玥,一起聊聊这位非凡女性的写作和人生,以及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留给后世的思考与启示。
活动主题
诺奖作家的女性经验史诗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分享会
活动时间
2024年11月17日(周日)
14:00—16:00
活动地点
上海朵云书院·戏剧店
(黄埔区长乐路398号)
活动嘉宾
王智涵
赵松
林子人
王玥
线下报名
线上直播
联合直播
收获app
好书探
嘉宾简介
王智涵
政治学博士候选人,青年学者,自由撰稿人,译者,播客制作人,赛博空间马甲“麦教授”。
赵 松
作家、评论家,著有《你们去荒野》《伊春》《隐》《空隙》《抚顺故事集》《积木书》《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灵魂应是可以随时飞起的鸟》《最好的旅行》等。
林子人
文化记者,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
王玥
《金色笔记》责任编辑
相关图书
金色笔记
The Golden Notebook
丛书名:莱辛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杰作”
“女性解放运动启蒙书”
作者:[英国] 多丽丝·莱辛
译者:王智涵
出版时间:2024年
ISBN:9787575301565
故事发生在1950年代,冷战尖锐期的英国。彼时麦卡锡主义使大批左翼人士流亡欧洲,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动摇国际共运。
小说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其实就是作者莱辛的化身,作为一名“自由女性”、女艺术家、女知识分子,她曾参加非洲左翼运动小组,离婚后独居伦敦并加入英共。
由于信仰的人和事日渐面目全非,安娜抵抗着内心的混乱焦灼,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分门别类写成四本笔记:黑色笔记书写非洲往事,红色关于组织生活,黄色审视两性关系,蓝色试图记录日常……
这是一份随处闪耀知性光芒的时代观察手记,也是为在这充满矛盾冲突的世间,苦苦追寻答案的人而做的一次“直抵灵魂的精神分析”。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的又一世界级女作家,不屈的自由女性,硬核的“文坛女斗士”。
1919年10月22日,在伊朗古城的一所石屋中,多丽丝·泰勒出世了。她的父亲本是英国的一名普通银行职员,在“一战”参军失去了一条腿;母亲曾是父亲截肢时的管床护士。多丽丝4岁时,全家辗转回到英格兰老家,不久又迁至非洲的津巴布韦垦荒种地。
14岁时,多丽丝因眼疾退学,为逃离贫穷压抑的原生家庭和荒凉闭塞的乡野,到南非大都市谋生,先后做过护士、保姆、接线员。25岁时,她随第二任丈夫、一名德国流亡共产党人改姓莱辛。30岁和平分手后,她携幼子返回母国,只带着少量现金和书稿、衣服,以及一箱书,但她不禁欢呼:“我自由了,我终于完全成为我自己。我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我是自足的独立个体!”
翌年,莱辛从非洲带来的书稿《野草在歌唱》出版,轰动英美文坛。她43岁时,长篇小说《金色笔记》问世,被誉为“女性解放运动启蒙书”;但莱辛拒绝这一标签,说“我想写的是一部记录时代的编年史”。她交游广泛,情史丰富,热衷社会运动,也因曾是共产主义的有力支持者,受到英国军情五处长达二十年的秘密监视。
在不同文明、种族间的迁徙和波澜壮阔的人生,赋予了这位“亚非欧的女性精灵”非凡的见识;她一生写下五十余部小说,曾获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几十项大奖,88岁时获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说:“莱辛改变了我们审视这个世界的方式。”
本期内容原载于公众号“译林出版社”,感谢译林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 周泓彤
推荐阅读
新书推荐 | 加藤周一:女性开始书写的理由——从紫式部到韩江,“不被看见”的亚洲女作家
潘若天 | 女性何以不宜称“先生”?——性别视域下“先生”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变迁